上次和师弟闲聊,写完毕业致谢,就真的滚蛋了。最后的日子,一天比一天过得快,一天比一天过得慢。

时光流转,已来三年,闹哄一场,该说再见。完成了学业,却无喜悦之情。回想三年前,对心理学一知半解,稀里糊涂,如今带着系统的科研训练回望,如泛黄的照片,变了模样。

第一次和张老师见面,老师说,心理学可不如你现在的工作应用性强。我是来科研训练的,说着自己提前编好的理由。五个月后,从天津来到北京,赛道从化学切到心理学。北京很大,大到换一条街就是另一个世界;北京很小,小到属于我的只有这个不足 1 平方米的工位。外面牛鬼横行,我坐在实验室的工位,开启打怪升级之旅。

每每被问到为什么辞职考研,读心理学?想切换赛道啊,顺手拿个硕士学位也不错。其实是来学校陪她,那天晚霞燃烧,不忍囤积月光的女神再三痛哭,考研吧,对自己说。

研究生三年并没有出彩的成果,没拿过奖学金、没发过文章、没获得任何奖项称号,但自己很知足,得到了想要的科研训练。选择导师时也曾在张老师和另外一个导师之间纠结,现在可以结论,那时的选择是值得的。张爱玲曾说,年轻人的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,很高兴能在张老师门下呆上整整三年。

人生之屋,窗开百扇,门唯二三。最该感谢老师的,是给我自由的试错空间,由着我的性子来。张老师温婉包容的性格,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。和老师说,我想做时频分析,我想做脑电-眼动联合采集。

难吗?

嗯难。我试试吧。

这样简简单单的对话,透着老师的信任和支持。

每次做作业、汇报或开题,都会尽力让自己满意。但毕业论文是自己写的很不满意,外面实习、内心焦虑、招揽太多事情等等,造成行动瘫痪,论文迟迟动不了笔,写的匆忙。看到发给老师的一稿、二稿成片的批注,满满歉意。张老师太负责,负责到改语言、改标点、改别字。

信息洪流时代,降低生活复杂度,才能保护心力,做好本职。从老师身上,我学到了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。一切皆是时间的函数,明白了老师说的,三年时间看似很长,做好一件事已不容易。对学生充分尊重、朴实无华的作风,无形中影响着我对学术的追求。

如今内功修炼完毕,心理学初步入门,变成认知科学粉丝,习得批判思维,内隐清爽逻辑,理清「这才是心理学」的种种。课题组三年的科研训练带我九天直下,穿过重重常识表象,抵达认知底层原理。

带着课题组馈赠的「秘密武器」,才能不惧将来。进入社会大学后,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自修计划,再拿个社会大学的硕士学位。选好课题,学制三年,成果就以作品、项目的形式答辩。

最后衷心感谢这三年帮助过我的每一位师友。从秋风爽到冬露寒,孤独前行时,一路有你们。我在风中等待,侧耳倾听,等风捎来你们的声音,你们从不缺席,一次次指引,让我走过泥泞,向着希望,走向更好的自己。

感谢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李量老师,感谢北师大脑所的李小俚、欧阳高翔、宋艳老师,感谢心理所胡理、李晓庆老师,感谢校办的林老师。人生这列疾驰的火车,每一站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。首师大这一站,要感谢的人还很多,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女朋友,这就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表达的了。

感谢实验室的师兄师姐、师弟师妹和两个同门,我们怀揣理想,相遇 1015,结伴在时间的长河,追溯心理学奥秘。前路漫漫,好风相伴,祝福你们。

如今乘船欲行,岸上传来的踏歌声,正时穿越时空,一次次指引,让我走过泥泞的「课题组的点滴」。告别总会让人怅然若失,这次告别不是结束,是新的起点。三年前,井下明月;三年后,星辰大海。前方并非一帆风顺,会有暴风骤雨,也有朝霞夕阳。但当欢乐,我会站在船头,放声高歌。谢谢张老师,谢谢课题组的你们。

在心灵自由的路上,踌躇、挣扎、崩溃、慢跑、狂奔的样子,是我在首师大心理学院最美好的回忆。

繁星青天,列宿成行。

写于首师大校本部 9A 公寓

刘旭

ChangeLog

  • 190508 ZAPP 修改部分细节。
  • 190507 ZAPP 完成初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