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学习过程经历了口头文化时代的口耳相传,到读写文化时代的书籍印刷,再到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视频和网络的演变。这个演变促成了从传统学徒制到学校教育,最后到终身学习的教育变革。以前学习,是随着师傅手把手的学,后来学习,跟着老师在课堂中学。现在我们学习,靠着互联网学。现今有网络技术的支持,不夸张的讲,几乎任何人能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。
这个时代变化太快,这个时代人人害怕落后,以前不识字是文盲,后来不懂英文是文盲,不懂计算机是文盲,到现今不懂数据分析的人基本与文盲无异。这是学习的最好时代,是自学者的黄金时代,未来已来,它,属于那帮,那帮面对未来世界的数码原生代,我们只能算是数码时代的移民,还带着磕磕绊绊的口音。
面对未来,如果不提高自学能力,基因早晚被程序干掉。那什么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呢?会阅读、会写作、会计算、会……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。我们都想发展自己的核心技能,凸显竞争力,成为 somebody。有人认为是英语、有的人认为是艺术、有的人认为是编程。那么更底层的手艺,应该是自我学习的能力,是持之以恒的自我变革,毫不懈怠的自我训练。
1
主题学习:在学习做什么上,用模式说话,一堆书优于一本书;一手信息大于二手信息;经典大于碎片;承载信息的人大于信息。人们不善于深入思考,更擅长找不同。这是大脑强大的模式处理能力,强到能快速将两个人不同之处找出来,比如让我们说出一张图片的十个特点,是非常难的一件事;让我们对比两张图片,说出十个区别,是不是就容易多了。所谓「买书不可不多,读书不可不知所择」,利用大脑优势,快速抓住学习体系。
很多人在生活上过的很奢侈,用着高端的电子设备,吃住小资,到买书时候,就开始虐待自己的大脑了。知识是可以套现的,一本书几十块钱,能学到一门手艺,不亏。我们的自学是从阅读中学习,如学习编程最好的教材是官方文档,其次是各种前沿教材和专著。看专著时候,要成批的看,对比着看。
新接触一个领域,可以采用冷读热读法,热读,像吃烧烤,大快朵颐,就是先把这些书囫囵吞枣的过一遍,追求的是全面,不管细节。把这个领域大的基础框架搭建起来之后,再进行冷读,就像吃牛排,要细嚼慢咽,一口一口的品。这个时候,就要在全的基础上,分层次、分侧重的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。
2
行动学习:在学习成果上,用作品说话,输出大于输入;用行动说话,实践大于围观。只有输出才能更好地学习,甚至还需要刻意练习,提高输出难度,才能内化到自主心智。保持大周期的小行动,用作品说话,即使这个作品不完美,完成就好。未来我们终将消失,但我们的作品会在时间长河中流淌。
自学这门手艺,有了自己的作品,才算出师。即使这个作品很小,也要是完整的,迭代会让作品保持如火如炬的生命力。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),最小可行性产品,要什么大而全,小而美多好。
3
学习共同体: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,成人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,而是在情境中学习。尤其学习相关的隐形知识。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景,找到自己的「学习共同体」,然后学习者刚开始围绕重要成员转,做一些外围的工作,随着技能增长,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,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,最终成为专家。
加入程序员的圈子,Github 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,在这个智力激荡的社区,不乏对编程充满热情的年轻人,「Love is the power」。教是最好的学,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,自学不是闷头自学,混入圈子,成为信息流通的节点,变成这个领域业余的专家。
正如刘末鹏在《暗时间》所说: 程序员行业是最是适合自学的行业,网络是程序员的天堂,需要的资源、工具,比课堂上的多出何止百倍,如果说还有一个职业,并不需要传统的教育就可以成才,估计非程序员莫属了。
是的,一生的知识积累,自学的起码占 90%。
总结
尼采的毒舌: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就像部分对象的性冲动一样,都是下流的标志。
信息爆炸、海量热点的时代,学什么,怎么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。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?博观而约取,得鱼而忘筌。厚积薄发,也就是心理学讲的元认知。构成元认知学习法的三要素是什么呢?主题学习;深度学习;行动学习。三个层次,早期主题学习、行动学习,中后期深度学习、行动学习。主题学习、深度学习、行动学习,如此循环,慢慢地,你将获得高阶的思维抽象能力,与更好的元认知技能。
最后,人生苦长,无须惊慌。
ChangeLog
- 210217 ZAPP 增补 #3 部分内容。
- 210216 ZAPP 写完初稿读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