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谈 079
我们语言的本质从来不是为了精确描述现实,而是为了创造现实。当我们使用语言时,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自己在描述一个已存在的世界,实际上,我们是在构建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世界。
我们语言的本质从来不是为了精确描述现实,而是为了创造现实。当我们使用语言时,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自己在描述一个已存在的世界,实际上,我们是在构建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世界。
大家做研究、解决问题,习惯的查阅资料是文献和课本。其实更实用的资料来源是专利,专利的很多技术路径都是在一线打磨出来的。
并且专利技术交底书中对于发明路径、系统构建、算法模型、识别指标等等,公开程度详细非常。如果大家信息搜索能力强的话,是可以通过很多专利发明书,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。
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「打怪通关」,最近两周时间爬了五个大型心理学网站,积累了 1.5W+ 的语料,用来训练大的语言模型。通过「输出倒逼输入」,爬虫技能即将通关。
至此,「心理学技能」已经通关,「编程技能」通关在即,遥遥可望。「写作技能」刚通关起步,个人写作风格已具雏形。下一个待解锁的技能,大家静心以待。
我们所学的知识有「书本知识」和「街头知识」两种,从课本上学到的、在课堂上学到的,都属于书本知识。
还有一类知识,被称为「街头知识」,它依附于社会这所大学,属于在社会摸爬滚打撞出来的实际经验。
比如所谓的讲理、讲理,在于前面的「讲」,而不在「理」。所以说,「讲理」关键是看谁讲。
比如所谓的管理,管理是「把上面安排的不合理内容,交代给下属时,完全合理化」,这才能体现出「管理的手段」、「管理的艺术」。管理是不断给人找麻烦,还让人觉得有所得、有所获。
希冀大家不要一味去学「书本上血统纯正的知识」,亦要了解接触「街头知识」,方能拓展我们的思维张力。
这是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的报告,心理学的报告有个普遍的现象,就是难懂,压根不考虑可读性、易读性。
这个测评报告还属于受众比较广的测验,大家可以看下,可能连很多心理学研究生都讲不出一二来。
最近气候反复、异常频生,社会风气也是泥沙俱下,这一代年轻人精神状态绷的太紧了。
在这个一切都很急的国家,在焦虑症、抑郁症成为时代病的当下,在随处可见的内卷处境下,「可以放松」的想法走失了,我们已经不会「放松」了。
这一代的年轻人真的需要去读诗、写诗,来达到一种松弛有度的状态。
诗歌构建的是一个精神自主的内心世界,在现实中无处排解的情绪、压力,都能在诗歌中得到共情共鸣。
读诗、写诗能洗心养气,净化我们的焦虑不安,缓解我们的紧张无助,调节我们的情绪张力。
每天抽取时间读些诗歌,放飞思绪自由遨游,与古今中外的有趣灵魂交流,心自然会静下来、慢下来。
正如《死亡诗社》所说,“我们读诗、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,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,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。没错,医学、法律、商业、工程,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,足以支撑人的一生。但诗歌、美丽、浪漫、爱情,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。”
如果大家还记得【闲谈 033】的内容,就知道 @学叔 曾大力推崇过智能戒指,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。
chatGPT 对于「创造者」来讲,真是赋能好手,大大提高「创造者」的生产效率。以往写个批处理的爬虫脚本大概需要 3 个小时左右,重新配置环境、分析爬取页面内容、写代码、调试代码。在「用嘴编程」的情况下,差不多 1.5 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搞定代码,节省了一半的时间。
如果大家觉得「chatGPT」也不过如此的话,那说明你还是「消费者」,在刷网页、刷小红书、看抖音,看的都是别人想给你看的内容,一味输入不做输出,自然用不到这个「十几亿美元做出来的世界大脑」。
@学叔 从研究生毕业后就面试心理学的研究生,深切体会到研究生能力的欠缺。
尤其是近两年国外的大批留学生开始回国找工作,加剧了本就拥挤不堪的就业市场。
这篇文章前半部分讲的还是非常可观,就业机会少不说,工资待遇还是垫底。
尤其是国家砍掉 K12 教育的公司之后,对心理学同学就业打击也很大。
学心理学,往好了说,是靠爱发电,说实话是「自我感动式的自嗨」。
如果大家想有个好的职业发展:请开始积累作品、请构建作品矩阵、请用作品社交、请用作品当名片,用作品建立起来自己的人生发展根据地。
中国最惨理科专业,毕业就后悔。心理学科
这是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社会生态学模型,从个人、关系、组织、社区、政策和社会六个层面探讨了,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条件,非常细致的探讨了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保护性因素和损害性因素。整个模型结构看起来非常优雅,这样的知识学起来就很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