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谈 199
看到一篇人类学家的专访,对于年轻人的焦虑、心理健康问题,他从人类学视角提出了破局点。
我们年轻人被时代异化,与现实社会的拼图脱钩,周围环境变得冷寂苍白,我们的内心变得麻木。每天处于一种「失存」的状态,患上社会自闭症。
这位学者提出,我们需要「重建附近」,从现实世界中获得支持性的力量。
我认同他的观点在于,他的理念生活化,朴实又普适。民间有老话讲:山猪吃不来细糠。
像心理咨询的理念、方法论对于普通百姓过于陌生,没有人知道情绪颗粒度对于情绪调节有好处,成长型心智有助于应对压力。
而「重建附近」这个视角极具力量感,「附近」是以我们个人为中心,在一个辐射到的范围内,和周围的人、事、物发生关系,让我们体察到每一刻的「附近」都是值得生活的,我们浸淫其中,获得力量。
这一点大爷大妈做的很好,比如我的楼下就是我们小区的枢纽,每天傍晚一堆大爷自发的聚在一起,谈天说地。在屋里每每听到爽朗的笑声,都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充盈知足。这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的力量。
重建「附近」是在教我们构建自己周围的「社会关系网络」,与邻居打个招呼,与门卫寒暄两句,跟买菜阿姨唠叨一会,都是在帮我们重建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