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次外出,去采集数据,要在真实课程中采集生理数据。所以设计了一个真实情景下的自然生态实验。以往没有经验,就按照单例采集流程,出的方案。

来到现场才有了切身体会,这和实验室做实验,难度压根不是一个量级。方案 A 无法执行,换成 B,又改成 C,最后妥协到 D。

回顾原因,采集前,虽然需求明确。但过于理想的方案,完全不兼容执行的难度。xx一开始,就多次变更,使得每次都有偏差,丧失最佳采集时机。

另外,采集前没有明确的 SOP。导致很多细节问题频出,影响到数据采集的进度和质量。

到一线采集数据,面临的冲突是:如何在有限时间、有限次数、有限资源情况下,采集到「高质量」的数据。解题的思路是巧妙解,是局部最优解,绝非全局最优解。

那么如何找到巧妙解呢?我的思考如下。

  • 系统思维:执行过程中,没有系统思维的意识,还是单点解决问题。系统思维体现在备选方案上,因为整个过程,从始至终没考虑备用方案。为了对抗风险,最好有两个备用方案来支撑。单个方案顺利的话,不会出现问题。一但出现问题,两个或以上的备用方案,就能增加抵抗风险的概率。另外,解决问题过于线性,局限在方案设计的本身,没有考虑跳出方案,从其它方面解决,如资源配合、采集人数的问题。有时候反向思考,后退一步,或许能看清全貌。向上投射,映射到上层维度,更改初始命题。亦或向下拆解,细化解决问题的颗粒度。
  • 工程化方案:方案要可执行、可落地,这两个指标最能体现方案的水平。设计出来的方案,要综合多个方面,让对方接的住,接的稳,时刻具备服务意识。工程方案,最终落脚点是运用的问题,也就是方案能够应用上。工程上的问题,系统而复杂,让信息保持流通,将共有知识变为公共知识,这样才能减少壁垒,快速推进。
  • 资源分配问题:工作上的人员分配,是有明确分层结构的。比如:核心层 — 执行层 — 资源层(内部)— 资源层(外部)。每一层的职责都是不同的,同时又要利用好每一层的能力,进行多级联动。每一层其实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,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稍许差别。所以如何能够调动多层资源,为一个目标服务,为一个事情服务,才是水平的体现。工作中往往遇到,高层达成一致,下层推动缓慢。这就需要找到资源中的杠杆,找到和每层守门员打交道的技巧,做到差异化的问题求解。
  • 隔舱意识:开始贪大求全,力求完备。现在明白现实中的问题,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最优解。所以要有风险意识,建立好隔舱,在这个基础上,找到巧妙解。隔舱意识,也是权重意识,要有大局观,不要过于关于那些瑕疵,错过机会和资源。

升级认知框架,迭代工作的心法,保持精进,才能在不断变动的问题中,找到通用解。

ChangeLog

  • 220503 ZAPP 快速完成初稿,有感而发。
  • 220504 ZAPP 更改部分语言。